法界佛教總會logo 美國法界佛教總會臺灣網站

DRBA English法總中文網站法總越南文網站

智慧之源
Source of Wisdom

目錄智慧之源•第165期 92年1月10日出版

教育孩子要給他信心

◎朱建和居士/二○○二年十一月六日講於萬佛城大殿

我是朱建和,法名果翔。今年暑假萬佛城有幾次講習會,本人有機會參加了幾次,記了些重點,跟大家分享。這幾位教授有臺灣來的林宏熾教授、美國的葉祖堯教授、瑜伽鎮的一位女校長 Kay Keath,及在臺灣從事教育工作的鄭石岩老師。

萬佛城曾是醫療中心。一九七六年,法總把醫療中心變成宗教中心和教育中心。山門上,上人開宗明義地一邊題了「戒法莊嚴」,另一邊題了「教育英才」,相信上人的用意是同時重視宗教和教育。

其實不只現在我們道場是這樣,在古印度很多佛教的寺院,除了修道之外,也是國家教育方面很傑出的重鎮。譬如玄奘法師在印度取經時,參訪了那爛陀寺。當時戒賢法師是住持,有幾萬人在那邊學習,是當時的最高學府,所以佛教跟教育有很深的淵源。

綜合幾位教授講解的教育重點,我提出一小部份。他們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,幫助學生,培養學生的自信心。」

什麼是信心?信心是靠平時一點一滴培養成的,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。信心有別於驕傲、自負,是能心平氣和肯定自己。所以有信心的人,就有一種安全感。反之,假如一個常受到老師、家長、大人的批評,或受到很多挫折,被人瞧不起的一個孩子,他長大後漸漸就會很嚴重地缺乏自信心。

家長、老師或者教育工作者,或宗教傳教工作者,假如教導的對象是年輕一輩,就要盡可能維護他們信心的成長。一個有信心的人,不管富貴貧賤,他以後的生活都會比較安穩,比較愉悅。要有光明的人生,信心是很重要,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,強調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。

建立自信心很重要,怎麼做呢?大概有幾個方式,一個就是隨時隨地發掘對方的優點,給與肯定。林宏熾教授特別介紹一個叫「優點療法」──認識孩子的優點,可以治療他一些不好的方面。他又解釋什麼叫「比馬龍的效應」,就是把孩子看成有為的人才,「望子成龍」,你可以做得很好,給他鼓勵。你假如看低他,就是給他貼了一個標籤──「他是沒有希望的」。所以中國人說,「世有伯樂,而後有千里馬」;假如長輩認識孩子,給他鼓勵,他以後可能發展成很傑出的人,對社會有貢獻。

英國首相邱吉爾小時成績很差,他的老師幾乎對他不抱希望,很頭痛。幸好有一位老師賞識他,鼓勵他,對邱吉爾說:「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,只要你好好努力。」幸好有這麼一位老師鼓勵他,以後他漸漸趕上其他同學,而且成為英國的首相。

另外,聽說最近在中國大陸有位中學校長叫楊牧,他推動一個理論,就是師長或者家長要用一種賞識的眼光去看學生的優點。老師和家長的眼光好像陽光,陽光照到的地方,學生就會成功──「陽光的照處就轉成功。」在中國,他的理念很受重視,各個學校都推廣他的做法,用賞識的眼光對待別人,特別是學生。所以在講習時很多教授說:「當師長,當家長的,不要吝嗇賞識的態度」。賞識的語言就是給人鼓勵。

曾聽一位法師講,他出家後想找一位師兄作榜樣。這位榜樣要在戒定慧各方面都很完美傑出。這樣子的話,他只要跟這個人學習,就好像吃綜合維他命一樣,各種的營養統統有了。過了半年,他看來看去好像很難找到這麼一個很完美的人。

就有人建議他:「你不妨看每一個師兄弟好的一面,不好的一面你就不要看。就好像你需要多種維他命,這位身上有維他命A,另一位身上是維他命C;每個人的優點,你把它綜合起來,這個就是你的榜樣。」以後他就看每個人的優點,不看缺了一角的地方。

同樣,我們萬佛城有各式各樣的人,每一位都值得我們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。比如說大廚房成立了二十六年沒有斷過炊;《萬佛城月刊》沒有中斷過;佛殿的功課、講經也沒有停止過;看起來平常,但很難能可貴。所以我們也可以像其他的教授講的一樣,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很多默默工作的人;雖然平凡,但很難得。

我做的筆記裡,培養信心有其他方法,就是對很多事情盡量要事先準備。很多學生和大人缺乏自信,就是因為對眼前的事情缺乏了解,沒有準備,所以就有不安的感覺。所以要教導學生凡事都事先準備,就不會手忙腳亂。

比如女校有些做法很好,說:「我們這學期共有十次活動,希望家長能參加十次是最好,不然的話,你參加越多越好。是幾月幾號,要事先準備。」或者制服要換季時,「夏天過了,換成秋冬天了。」事先宣佈,讓學生有一個禮拜的過渡時期。凡事事先準備,就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。那麼大人呢,避免用急躁的態度來對待學生或年輕人;很多學生急躁、缺乏耐心的態度,是從大人那邊學來的。

另外,幾位教授提出的是:糾正學生的錯誤很重要,可以幫助孩子改過自新,但有些情況,假如不顧及他們的自尊時,往往會引起反效果;特別是青少年的學生,往往引起衝突。

例如有位家長送兒子去加拿大留學──不是大留學生,是小留學生──父母親一年來看他一次。一次這位父親看見兒子跟那些不三不四的小孩在一起,抽菸哪、喝酒哪;他看了很失望,就打了兒子一巴掌。這兒子拿起電話就打911通知警察,說:「我們家有一個外國人打加拿大人,請你趕快來把他抓走。」這就是糾正他,反而引起衝突,破壞了原來和諧的感情。糾正青少年錯誤時,引起衝突,是不好的。

只剩下一分鐘了,時間不太夠。最後一點就說要給他希望,避免潑他冷水。釋迦牟尼佛對我們也很有信心,給我們希望,說,「眾生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。」師父對我們很有信心,說,「凡是皈依我的,以後都能成佛。」所以即使學生表示他將來要當飛行員啊,要當總統啦,這都不要潑他冷水,只要輔導他,說切合實際的努力的話,成佛都有可能,何況當總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