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佛教總會logo 美國法界佛教總會臺灣網站

DRBA English法總中文網站法總越南文網站

法界食譜我的食譜御廚果觀

果觀食譜說果觀

有善根的果觀居士 (右一)早在法界成立之初,即熱心護法。

早期的法界設備簡單,果觀居士 (中) 與大家虔誠誦經。

1986年在萬佛聖城的香積廚內,果觀居士與老同修們。

1985年果觀居士(左二)與老同修們到萬佛聖城親聆宣化上人教誨。

2006年果觀居士(前排左二)與老同修們在法界22周年的慶祝活動合影。

老同修們於每月第三個週日在香積組輪值,組長是果觀居士的大兒子(右三)。

果觀居士與大兒子、長孫、長媳在法界的齋堂。

果觀居士本名張順官,民國二十二年(1933)出生於浙江寧波。家中有父親、母親、姐姐、弟弟、妹妹與果觀居士共六人。居士八歲時,父親重病,母親發願吃素,祈求其父恢復健康,得以如願。十三歲時,因村中流行霍亂,母姐相繼亡故,果觀居士也身罹霍亂並陷入昏迷。在矇矇之中,居士由人抬10多公里到城中的寺廟就醫(當時在寧波有一寺廟為病患施打治療霍亂的針劑),因而得以康復,但卻遍尋不到恩人。當時,在上海擔任廚師的父親趕回寧波,將果觀居士帶到上海大伯家中,居士為不想太打擾大伯而決定到一家小館當童工。之後,又陸續換到幾家著名的餐館工作(都是上海最有名的館子),主要的工作內容仍然是:磨刀、洗鍋子、殺魚、拉風箱、外送。

但是聰慧的居士,總是默默地學習大廚們的技巧,甚至為了磨練技術而犧牲吃飯的時間,在廚房練習。居士說:「多做多得,得到了就是自己的。」到十八歲那年,終於正式持杓。居士的運氣很好,因隨父親在商船上工作而順利來到臺灣,之後在台北當時最有名的狀元樓找到工作,卻還是洗鍋子,但是,不久也就開始擔任主廚了。民國三十九年,因緣際會與行天宮有了接觸,並成為行天宮的護法。民國四十四年與當時的同事完婚,組織美滿的家庭。張太太當時亦擔任行天宮的義工,很有善根,慢慢引導居士走向修行之路。

居士從來沒有拜師學過烹飪,憑的是吃苦耐勞的勤奮個性,細膩的觀察力以及天生的直覺,而練就了一手頂級的廚藝。居士的江浙菜可稱是臺灣的第一味,無人能出其右,在餐飲界無人不知「張師傅」,尤其兩位蔣總統都特別喜歡居士的手藝,居士因而聲名大噪。當時政府層峰於重要宴會時,常指定由居士掌廚,且達官顯貴亦都爭著指名要吃張師傅的菜。有時,居士一個晚上要趕四場的外燴,菜雖然是徒弟做的,但是只要和「張師傅」可以沾到邊,大家都認為是第一美味的菜餚。然而一如居士所說「賺了錢,賠了健康!賺來的錢都拿去買藥了。」

「法界佛教印經會」發起人之一的陳老師,第一次讀到宣化上人的《放眼觀天下》一書,深得法喜,乃發心印製、流通上人法音,並將此告知當時在行天宮當義工的二十幾位老同修。老同修們為求印經順利,精進共修,且風雨無阻、不畏泥濘地朝山;由於大家堅定的信心和誠心,民國七十二年 (1983),終於經上人慈允成立,並賜名「法界佛教贈經會」。(後正名為「法界佛教印經會」)

在學佛的太太薰習下,居士開始親近佛法,而張太太總是告訴他:「不要再殺生了,不要再做這一行了!」民國七十四年(1985)居士正式皈依於宣化上人座下。自此張順官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果觀,時時提醒自己要「觀己之錯」。有所改變的不只是名字,果觀居士同時立定決心不再烹煮葷食。不論他人捧著多大把的鈔票,或是屢屢追到美國萬佛聖城請「張師傅」重掌爐杓,果觀居士均不為所動。居士在美期間,餐館的老闆仍然捧著居士的薪水送到家中,但均被張太太拒絕了,她說:「做人不能貪,不屬於我們的,就連地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拿!」居士首次赴美參加萬佛聖城的觀音法會,並為與會的數千人準備齋菜。當時張太太本想成就居士出家修行,但是居士念及家中老父與尚未能自立的孩子們,實在放不下心;結果,張太太先行出家了---即是目前萬佛聖城的典座恆然法師。

果觀居士曾有幸為宣化上人準備膳食,上人膳食簡單,多是馬鈴薯、紅蘿蔔、地瓜、包心菜之類,讓居士深感於上人的刻苦修行。十幾年來,在「法界佛教印經會」共修的信眾,常有機會吃到居士所烹調的美味齋菜,儘管目前已年近八十,居士還是不斷地和大眾結下殊勝的香積緣。

居士說:「我父親年老後得了肝硬化,住院時,朋友們(都是廚師)來看老人家,並在老人家枕下放了一些紅包,沒想到老人家竟然極痛苦地喊著『不要咬了,不要再咬了!唉喲,有野獸在咬我!』結果將紅包拿出後,老人家立即恢復平靜。肝硬化末期的病人都很痛苦,可是經恆然法師請求宣化上人加持後,父親的病況雖沒有改善,但身體卻沒有了疼痛,肚子也消腫不痛了,甚至 83歲時還可以朝山,直到 84歲病發後,就無法朝山了;也在這一年的除夕夜,由孫子們洗澡更衣之後,安祥地壽終正寢,兒孫環侍。而我自己,整個身體都壞掉,還有肺氣腫的毛病,本來早該走的;又經歷過大車禍、從高樹上摔下、小兒子從八樓跌下,都能重報輕受,家人平安學佛。年紀大了,還能做這麼些工作,這豈不是佛、菩薩、上人一直在我們身邊照顧,這就是感應的證明。」

居士一向以「做事問心無愧,做人心安理得,做義工最好!」自勉。昔日的御廚,今日只為佛教出力;果觀居士勇猛精進,一心念佛,如今常住台北,積極護持「台北法界佛教印經會」擔任義工,並於每月第三個星期天的水懺法會擔任香積組工作。每逢這一天,居士帶著兒子、媳婦與老同修們一起為大眾準備午齋,希望大家在法喜充滿的同時,也能吃得滿心歡喜。